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

附小海洋教育 sos~來自海洋受災戶的一封信

何謂中水回收系統?

技術說明與原理 所謂中水系統,係指將生活雜排水或輕度使用過之廢排水匯集,並經過簡易淨化處理,控制於一定的水質標準後,再重複使用於非飲用水及非與身體接觸之生活雜用水。「中水」是自日本引入的外來用語,因為日本稱自來水、污水為上水、下水,當然稱次等水質的水為中水。中水在歐美國家則稱之為「灰色的水gray water」。
技術對策
目前以中水再利用供水系統,尚無經濟回收效益,但若考慮地球資源,則應強制執行,或是由政府補助鼓勵。
如何設置中水利用供水系統
一、中水利用供水系統的回收設置,較適用對象為集合式住宅、學校等,並且可依 其所在的地理位置、中水的用水量、附近下水道設施狀況及城市污水處理廠等因素來決定回收方式。 集合式住宅
可依其城市是否有下水道區域而異,茲分述如下:

設有下水道區域
僅收集浴室及盥洗室所排放之污水至社區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後,再將中水送至中水設備處理,處理後之中水經配水池送到使用端,經使用後之中水排入公共下水道。
無下水道區域
污水經社區污水處理廠處理後,分送至各中水使用設備,而使用過後之中水,再經由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之,如此循環再利用。
學校中水回收系統
學校中水回收系統的選擇也應該根據當地環境條件決定。對尚未建造城市下水道地區,只需收集較乾淨的,其餘部份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剩餘污泥,可暫時排入市鎮污水溝渠。
二、中水利用供水系統所包含之設施,由污水處理設施出來之中水至用戶端,工程設施至少應包括下列幾個部份:

1. 再生水處理設施:
設計時需注意以下幾點: 處理流程精簡化。 建造、操作費用低成本化。 操作管理簡易化。 處理水質安定化。
2. 配水幹管: 輸送中水的主要管路及配水幹管設計時所需注意事項:
在同一道路埋設有配水幹管及配水支管時,用戶進水管應裝接在配水支管上。 配水管線應儘可能佈置成為網狀,並避免死角,如無法避免時,應儘可能在死角處裝設排泥管,排泥管不得直接與污水管線連接。 供水區域由二個以上之不同系統供水時,供水分區交界處之配水管應互相連接,如屬可能,配水幹管亦應設聯絡管。
3. 配水支管:配水支管是指配水幹管輸往水槽及目的用水地方之管線。
連接自來水系統與中水道系統之管線應以逆止閥門加以隔絕,以防止中水迴流,污染自來水系統。 水塔頂部應設置溢流口,以防止中水過溢時迴流至自來水塔。
4. 制水閥:即控制流量的開關。配水管線之制水閥,應符合下列各項:
制水閥之位置,應考慮日後配水管之修復、裝接用戶進水管、維護操作時之方便,儘可能以最少數之制水閥,並使其停水區域侷限於合理的小範圍。 配水主幹管與配水支管間應裝置水閥,分流點下游之幹線以裝有制水閥為原則。 裝設在水管經過河底、鐵路或橋等較易發生事故而修復困難處所之前後應裝置水閥,以利搶修。 裝設在排泥管及不同配水系統間之聯絡管,以利操作。 前項以外之處所,應每隔至少1,000公尺裝設一個制水閥,以利排水及修復。 水壓高時,口徑400公厘以上之制水閥應附設副閥,俾使主幹管制水閥易於開關。
5. 流量計及水壓計 配水幹管之適當地點(如配水槽出口等),應裝設文氏水表或其他流量計,以利配水系統之管理操作。 流量計應使用具有流量指示、紀錄及累積量表示等各設備。 應視需要在供水區域內具有代表性之處所,裝設具有自動紀錄設備之水壓計。
6. 再生水配水槽 需設置再生水和自來水自動切換設施。 消毒設施。 流量監測設施。 水質監測設施。

綠建築標章